光伏寒冬中的罕见赢家

2025-08-08 胜马财经 HaiPress

当隆基、晶科等光伏巨头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时,一家默默提供光伏电池制造设备的公司正悄悄刷新盈利纪录。

深圳坪山区捷佳伟创总部生产基地内,一批批光伏电池生产设备正在装车发货,厂房外墙上“全球领先的光伏设备供应商”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当多数光伏制造商陷入价格战泥潭时,捷佳伟创凭借其独特行业定位和技术护城河,成为这场寒冬中罕见的赢家。

中期业绩逆势上扬

近日,捷佳伟创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,数据令人瞩目:预计1-6月归母净利润17亿元至19.6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38.65%至59.85%。拆分季度表现更为亮眼,今年第一季度,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.08亿元,按此计算,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达9.92亿元至12.52亿元,环比增长40.11%至76.84%。

这份成绩在光伏行业中堪称“另类”,当产业链主环节企业大面积亏损之际,设备厂商却异军突起。据统计,近62家光伏上市公司半年度业绩预告中,超三分之二企业净利润负增长,预计亏损总额达172亿至214亿元。

“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,捷佳伟创的业绩确实引人注目,”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,“这反映了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在周期波动中的差异命运。”

“卖铲人”的商业密码

捷佳伟创为何能在行业寒冬中独善其身?答案在于其独特的“卖铲人”商业模式。

不同于隆基、晶科等光伏制造巨头,捷佳伟创不生产硅料、电池片或组件,而是专注于为光伏电池制造商提供生产设备。当行业技术迭代加速,无论新老玩家都要更新设备时,“卖铲人”便迎来丰收季节。

2025年上半年业绩暴增的核心动力,来自于“在手订单持续验收转化为收入”。截至一季度末,公司合同负债高达121.20亿元,这些待执行订单成为业绩增长的坚实后盾。

“公司采用‘3331’收款模式,”捷佳伟创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解释,“30%预付款,30%发货款,30%验收款,10%质保金。设备在出货前一般可收到60%左右设备款,大大降低回款风险。”随着国家“反内卷”战略严控光伏低价竞争,逼停中小产能,下游大厂开工率大幅提升,设备验收突然加速,让捷佳伟创“压箱底的订单秒变真金白银”。

三张王牌构筑护城河

深入分析捷佳伟创的竞争优势,三张王牌构成其核心护城河。

技术路线全覆盖能力首当其冲,公司自称“全球唯一具备TOPCon/HJT/钙钛矿整线供应能力”的设备厂商。在TOPCon领域,市占率超过60%;在HJT技术路线上,中试线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25.6%;在钙钛矿领域,大规格涂布设备等关键设备已出货给下游客户。

订单结构优化是第二张王牌,公司2024年新签订单同比大增120%至280亿元,其中70%为TOPCon设备,这些高价订单在2025年集中验收,推动业绩爆发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海外订单毛利率已比国内高出10个百分点,欧美客户预付款比例高达60%,现金流表现优异。

财务策略灵活构成第三张王牌,2024年公司存货中129亿发出商品(占存货92.5%),趁着行业回暖火速确认为收入。同时,公司还创新采用“债转股”方式化解风险,2025年2月以7.2亿元债权对润阳股份增资,缓解资金链压力。

穿越周期生存之道

面对行业波动与技术变革的双重挑战,捷佳伟创正布局三条突围路径。

海外市场拓展被列为重中之重,公司马来西亚工厂正在建设中,海外订单毛利率已比国内高出10个百分点。目前海外收入占比仅9.2%,若2026年能提升至25%,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。

技术路线押注仍在继续,除巩固TOPCon优势外,公司加大HJT、钙钛矿技术投入,2024年研发投入6.49亿元,同比增长38.94%,799项专利构成技术储备。

半导体设备延伸成为新方向,公司布局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、碳化硅外延炉等新产品,但当前订单规模尚小——碳化硅设备仅有18台订单,对比北方华创单季订单超百台仍有巨大提升空间

光伏设备的战场上,技术路线之争从未停歇,TOPCon的王座尚未坐稳,HJT的攻势已迫在眉睫,钙钛矿的颠覆性技术若隐若现。光伏产业没有永恒的王者,只有不断追赶技术浪潮的赶海人。

(责任编辑:zx0600)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©版权 2009-2024 台北TV      联系我们   SiteMap